图:“速算盒子”设计有“体力值“等防痴迷功能
学生用手机App做作业,究竟好不好?
5月17日,有浙江媒体报道:温州有一名小学生,喜欢上用“速算盒子”App练习口算,半夜起床闯关比赛,为的是在App的速算得分排行榜上取得好名次。学生的这种近乎于“痴迷”的行为,在网上引发了话题。
对此,“速算盒子”App的研发公司——作业盒子23日回应称:“速算盒子”在产品设计之初,就秉承两坚持。一是在产品内通过内置寓教于乐的游戏化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变“要我学”成“我要学”,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二是注重保护未成年人,在产品诞生之初就设计了一些防止学生长时间沉迷手机的功能。未来还将设计更多限时功能,让老师、家长、学生用得更加安心。
速算盒子将强化更多防痴迷功能
在5月17日媒体的报道中,温州一位黄女士致电媒体称,孩子喜欢用“速算盒子”练习口算。 “不过,孩子为了在速算盒子的全国PK排行榜上获得好排名,开始疯狂做题,甚至提出,想半夜起来做题,说班上不少同学都这么干,可以趁别人睡觉时,多赢点积分让排名靠前。”对于孩子的举动,黄女士担心不已。
对此,“速算盒子”技术方面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学生们自控能力不足,‘速算盒子’早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设计有‘体力值’等功能。学生们PK、闯关,体力值会随做题时长不断下降,体力值耗尽,学生便不能再使用‘速算盒子’做题,必须得休息。目前,一位学生一次最多只能玩30分钟左右。而根据今年4月初我们对“速算盒子”全国300多万用户作业大数据的分析得出,全国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速算盒子”在线练习口算的时间在10分到20分钟区间,时间使用是合理的。”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为了让老师、家长用得更加安心,“速算盒子”还会开发更多的防痴迷的一些功能,比如未来小学生在连续使用“速算盒子”超过半小时时,手机页面将自动弹出温馨提示,提醒休息一下眼睛。未来晚上10点后,小学生如参与闯关排行,将取消积分激励等。
“痴迷”的背后是种学习兴趣?
温州黄女士孩子痴迷“速算盒子”的新闻传开后,网友评论两极。有网友认为:“孩子使用手机App做作业,很容易借机沉迷到手机游戏中,家长需防。”还有的家长则留言:“孩子吵着半夜去做题,虽然不好,但换句话说,这也是种学习热情,如何做到防痴迷与培养学习兴趣间的平衡,值得思考。”
“速算盒子”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4月份,“速算盒子”曾发布制作了《中国小学生在线口算能力数据报告2》。这份报告指出,通过对当时全国300多万小学生在“速算盒子”上超过30亿次的答题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8成多的题,并非由老师布置完成,而是学生自己通过PK、闯关、班群对战等方式完成。
“由此可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去主动学习,这是一件好事。而且兴趣是对学习成绩提高最好的老师。”这位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老师对此持相同观点。北京和平里一所小学的宋姓老师表示:“有的学生对口算没有太大兴趣,成绩难以提高。但让学生换在‘速算盒子’App上做作业,就发现学生兴趣来了,通过在游戏中学习,反复练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老师专家支招:防痴迷与培养兴趣需平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像“速算盒子”这类学习App已经走进全国不少学校。一些学校在导入“速算盒子”这类App时,因为需要学生使用到手机,首先会召开家长会,征得家长同意,约定学生回家后,找家长借手机来完成作业。
其次,老师每日在App上布置作业之后,会在微信家长群里,提前告知家长今晚的作业量,以及可能的作业完成时长,敦请家长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还有的老师,会每日硬性规定作业必须在晚9点到9点30分内完成,让家长监督起来更方便。
针对孩子使用手机App做作业,有家长就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就不会出现问题。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去管,或者一刀切,禁止用手机,这都太偏颇。”
作业盒子表示,接下来,会将各种好的方式与做法推广到各地,与家长、老师建立多层预防机制,让学生科学、健康地使用互联网教育产品。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陆表示:“在当下不少老师、家长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烦恼的当下,寓教于乐的互联网教育,未尝不是一种方向的摸索。但一方面,小学生们自控能力还不强,如果缺乏预防与监督,难免走偏,对此作为企业,除了在产品设计上,要进一步设计多种预警机制,回应老师和家长关切,同时学校、家长也需要在孩子使用移动互联网产品上,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在因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互联网素养。”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赛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赛迪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