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

    时间:2016-08-19 21:18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摘 要: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的言论的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凭借其高互动性、强直观性和便捷的转载性,对仍按照传统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评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评论、付费评论逐渐成为新闻评论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能否真正借势重焕生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媒体;付费机制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45-02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1]。新闻评论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需求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新闻评论必须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谋求新的发展方向。

    一、新闻评论分类

    从不同的目的和标准出发,不同的学者将新闻评论分成不同的种类,总和各家之长,笔者认为可以把新闻评论分成四大类,不同的类别又包含不同的小类。

    一是报纸新闻评论,主要有:社论、本报评论员、短评、编者按、编后。《新京报》的评论版块是中国报纸新闻评论做得较好的报纸之一。

    二是广播新闻评论,主要包括: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本台短评、编后话、记者述评、署名短评。

    三是电视新闻评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话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在《新闻联播》中也有所体现;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例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

    四是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和专家网络新闻评论以及网民新闻评论。如人民网的“人民网评”。

    二、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现状

    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评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三大新闻评论样式除了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参与性、社会责任担当性、反应社会舆论性等共性之外,又有各自的个性。

    (一)报纸新闻评论

    报纸新闻评论是一种以文字见长的新闻评论形式,它的文字篇幅一般较长,思想深度较广,范围大多涉及国内外重大时事,加上它发展时期较早,至今已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深受读者的喜欢。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新闻评论主要承担了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舆论的责任,虽然一些报纸评论版块也设立了读者来信、读者评论的栏目,但整体来说,还存在互动性不高、评论风格严肃呆板、选题范围有限、时效性不强等不足之处,报纸新闻评论始终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

    (二)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是一种以声音见长的新闻评论形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声音感染力强的特点,此外,声音与文字相比,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它还具有覆盖范围广、公众基础强的优点。另一方面它也存在稍纵即逝、不能保存的弱点,正是如此,对于主持人和嘉宾来说,除了有内容外,他们的个性在整个评论的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电视新闻评论

    与报纸、广播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可谓是“形象化评论”。它可以运用主持人、嘉宾、评论员的声音、同期声、字幕、照片、图像等多种传播符号,图像具有可视性,形象感人,增加了评论效果的说服力。而且电视直观性强,信息代码少,受众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拓宽了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面。因为广播新闻评论和电视新闻评论都以声音为传播符号,随着受众对新闻评论喜爱度的增加,谈话类评论节目也逐渐增多,二者难免出现一些相同的问题:第一,同质化问题突出,模仿《实话实说》《钟山说事》等谈话类节目遍地开花,模仿抄袭严重,创新不够,缺少精品;第二,真实感有所丢失,原本应以声音、图像真实性为本的节目,往往因照顾节目的“可视性”、“可听性”故意削弱;第三,无效沟通开始盛行,现场观众和嘉宾因为节目效果,有时言不由衷,受制于人。

    三、新闻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特点

    1.高互动性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用户间的即时互动,新闻评论也一样。以微博、微信为例,就单条微博而言,评论既可以是粉丝对博主发布内容的回馈,也可以是粉丝之间的互动。就微信而言,除了朋友圈中的互动,还可以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进行互动。这与传统媒体中单调的受众反馈机制有明显的区别。

    2.强直观性

    直观性主要体现在评论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大多以单纯的文字、声音、图像为主,少数情况下会配以简单的插图,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可以采取视频、图表、Flash,甚至是一个表情、一个符号、一句话等方式来完成。最近几年面对突发事件的新闻评论报道,例如东方之星沉船事故,除了单纯的配以文字、现场图像、同期声以外,还采用Flash还原现场,受众可以更为直观地对新闻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浏览评论信息、发表评论信息。

    3.便捷的转载性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转载性,即原本发布在特定平台上的评论拥有更多机会被转载到其他网络平台上,现在许多平台都会标注“源于XXX网”。这种形式和量子力学中的“跃迁性”有异曲同工之处,一般包括从高能态到低能态和从低能态到高能态两种模式。以新浪微博为例,高能态到低能态即:微博上某条权威官网或意见领袖的评论被转发,普通用户见状立马转发到自己的主页上,如此循环,评论内容的涉及范围会越来越广,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强。低能态到高能态即:普通用户的评论被意见领袖或权威官网看见,兴起随即转发。借助意见领袖和权威官网的影响力迅速扩散,有时甚至形成话题,但第二种模式对评论的质量要求较高。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新趋势

    1.个性化评论成为主流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用户知识水平的提高、评论对象的无界化的发展,用户已经对同质化的新闻评论逐渐失去兴趣,针对不同的用户订制个性化的评论逐渐成为趋势。个性化评论包括两个方面:主持人个性化和内容个性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