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敬一丹的知青岁月:不爱参加政治运动爱在房里看书

    时间:2016-09-13 22:53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核心提示:长久以来她就与狂热和激进保持距离。1972年跟敬一丹一起在黑龙江林业局当过知青的高海华回忆,“她安安静静。那个时代我们都挺浮躁,她就不那么热爱参加政治运动,在自己房间里看书。”敬一丹不爱跟人唠嗑,篮球场上倒总有她的身影,穿一件小红毛衣,再套件蓝色外套。广播员多少惹人注目,但她很少显得志得意满,既没城里人的架子,也不过分亲热。

    敬一丹的知青岁月:不爱参加政治运动爱在房里看书

      敬一丹 资料图

      本文摘自:天津网,作者:佚名,原题:敬一丹:略微仰视苍生

      5月敬一丹在空中飞来飞去。原因之一是她在4月底从央视退休,二是她出了新书《我遇到你》。

      5月20号,东北大学,三四千人的礼堂挤满了学生,她感到意外,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为啥还愿意跟一个电视人交流呢?再之前在厦门大学的EMBA班,同学们提出各种跟民主法治有关的问题。

      她还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白云飘渺的周六下午,她在朝阳公园跟读者见面。一位老人捧着1998年出版的《声音》,扉页有她当年的签名。另一位老人手里发黄的报纸上是她的专访——时间是1996年。

      她总是扬着疑惑的表情——他们为什么还来看我?5月23日夜晚,我们走在北二环国子监深夜的林荫大道上,她说她想清楚了: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他们关注的不是她,而是《焦点访谈》,是中国的舆论监督。

      “我就像柯达胶卷,呵呵。”她说,然后她模仿了一段小女孩的尖嗓,“爷爷,《焦点访谈》来啦。”

      敬一丹退休受到的关注远超出她本人的想象。《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倒是一点不意外,“敬一丹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电视达到巅峰时代的标志。敬大姐退休是岁数的原因,但是大家解读的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她之后的名主持再想达到这样的高度、电视台想达到这样的高度,很难了。”

      分寸与方圆

      回顾过去,敬一丹总撞上时代潮流。电台最火时,她在黑龙江广播电台当广播员;33岁,也就是1988年,她进了央视,然后和电视一起步入黄金时代。她并非热爱改变,而是感兴趣的事少,一旦有她就会抓住。

      两年工农兵大学满足不了学习欲,她去考研,3次才考上。留在中国传媒大学教书是人们想象她会做的事。直到她看到了一张课程表:哎,星期三上午干嘛都被安排好了,没有惊喜。

      央视开始重视采编,她从记者干起,《一丹话题》是中国首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栏目。38岁的敬一丹敏感,也没模板可循,“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1995年,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邀她去新闻评论部的新栏目《焦点访谈》。

      彼时新闻评论部聚集了陈虻、时间、白岩松、崔永元等一批想用新闻改变社会的热血新闻人。《焦点访谈》学习美国的《新闻60分》,实行记者主持人制度。栏目提倡短兵相接、立竿见影,敬一丹的性情就显得“太温了”。

      《焦点访谈》制片人余伟利印象最深的是《扶贫三题》,敬一丹在结尾剪了一个镜头:小女孩家中简陋的盆子长出几朵蓝色小花。画面之外敬一丹说,这几朵无名的花开了,小女孩的春天还会来吗?

      当年“四大提刀”之一、《焦点访谈》记者陈耀文说,敬一丹从不像他一样大刀阔斧地追着人满院子跑。除了不端着,她还有些敬畏心,“略微地仰视苍生”。“她永远在我们抡圆了胳膊要曝光时,评论已经写有余地。她知道事情的责任不是一个人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