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站长资源库!分享精神,快乐你我! 
  • 首 页
  • 留言求助
  • 胜利油田优化产液结构调整年节约成本近亿元-焦点新闻-齐鲁晚报

    时间:2016-09-25 15:30 来源: 作者: 浏览: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面对低油价带来的严峻生产经营形势,胜利油田积极转变开发思路,从控水调结构稳产量到优化产液结构促效益最大化。今年以来,油田通过采取整装油田井区轮采、断块油田块块轮采等办法,养效益油、产效益油,算效益帐、干效益活,对30个高含水、高成本、低效单元实施产液结构优化,减少中高渗水驱油藏采水量,单元运行成本平均下降了1.8美元/桶,相当于年节省开发成本近亿元,这是胜利油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齐鲁安保 记者 邵芳

    瞄准低效单元

    降低含水量

    胜利油田在5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中,曾创造出一个个高产高效的辉煌成绩。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综合含水与日俱增。高油价时代,油田以保产量、提液量为整体开发思路,被采出的液量在输送到联合站进行分离后,油量进入管输进炼化企业,而剩余的污水则被输送至污水站进行处理,再经注水站回注地下。

    随着开发过程中液量含水增加,加之低油价影响,高额运行成本的弊端日渐明显。去年以来,胜利油田一度由盈利大户成为亏损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创效益成为油田的时代主题,以产量论英雄成为历史,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拉开序幕。求生存的基础是保现金流、利润最大,谋发展的核心是油气资产保值增值。

    2015年底,油田探索开发理念与开发模式的转型。据了解,胜利油田许多高渗水驱单井综合含水高达98%,这些含水高、产量高、成本高的井组和单井自然成为调结构、提效益的“主战场”。

    由此,油田开发理念由“十二五”期间的“稳液量、控含水、调结构、控递减”向“调产液结构、转流场、控无效注水、控能耗、降成本”转变,并通过实现整装井区轮采、断块油田块块轮采,降低无效低效水循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促进井组、单元、区块效益最大化。

    为进一步推进优化产液结构调整,2015年年底以来,胜利油田开发系统针对各采油厂高液低产低效、低液低产低效的整装、断块、低渗三种类型油藏展开了大规模摸底,同时分析、评估各大区块存在的优化调整潜力。针对调查现状,油田对具备优化调整潜力的整装、断块两类油藏30个单元编制优化产液结构方案,其中包括胜利、东辛、现河、孤东、河口、桩西、孤岛、临盘、滨南、纯梁等10家采油厂,涉及油水井802口。

    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调结构不是简单的关井、降液,而是要调整流线、完善井网、效益开发。”胜利油田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开发管理科丛国林说,针对整装和断块两类油藏,油田提出了不同的优化调整思路:对于整装油藏注重控无效水,择机调压差、转流线,对井区井层进行优化,实施不稳定注水;对断块油藏注重注有效水,择机变压差、变流线,在注采耦合方面进行优化,实施周期注采;油井优化举升、控层系提单井、平稳二次运聚;水井控强扶弱、交变注水强度,变压差扩波及;泵站组合开停,异型泵停小泵,同型泵峰平谷;减少污水回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开发效益。

    针对整装油藏的10个单元,制定抽稀间开转流线、井区轮采耦合两类优化调整方案;针对断块油藏的20个单元,提出不稳定注采变流线、周期采油降水锥、简单断块仿边水驱、强边水轮采二次运聚四类调整方案。

    在调整方案引领下,油田10家采油厂纷纷投入优化产液结构调整工作中:398口油井暂时关停,35口油井采取周期采油政策,89口油井优化了工况,13口油井转变了流线。

    在东辛采油厂,辛47斜86井在关停数月后于7月复开,日产油增加0.9吨;在辛一沙一4区块,因低效井辛1-22的关停,其余井井距由250米扩大至450米,激活井间剩余油。目前,单井日油增加0.3吨,含水下降0.4%,桶油运行成本下降2.6美元。

    据了解,东辛采油厂已对7个单元进行产液结构优化,实施了变流线、降水锥、控指进、减干扰四条技术路径。截至6月底,少开无效油井70口,优化无效日液0.7万吨,单井日油能力上升0.2吨,含水下降0.5%,桶油运行成本下降1.6美元。

    孤东采油厂地质所开发室主任官敬涛介绍,今年,孤东厂对3个单元实施产液结构优化。其中,针对整装油藏六区5-6通过抽稀井网实施间关转变流线,针对断块强边底水油藏孤东馆下和东营组,通过周期采油降水锥。实施后,桶油运行成本下降2.4美元,累积降低运行成本607万元。

    数据显示,胜利油田优化产液结构调整的30个开发单元运行成本平均下降1.8美元/桶,“优液量、控含水、提能力、降能耗”成果初见成效。

    在此之前,油田领导毕义泉在低油价下优化产液结构效益分析会上要求,开发单位要精细油藏描述、精细剩余油分布、精细极端耗水层段描述、精细注采管理、精细提高“三率”分注工艺、精细经济效益评价,确保产液结构调整的高效,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